找到相关内容614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中国佛教圆融精神的当代意义

    ”。此宗圆融说的极致,是于当下一念心观本来具足圆融三谛、圆具一切而无欠无余,所谓“一念三千”的圆观,名为“一心三”、“圆顿止观”。  华严宗的圆融思想,核心是三种圆融、六相圆融、圆融行布。三种圆融...如来地水火风本性圆融,周遍法界,湛然常住。”  谓四大的本性是超越时、空而恒常不变的真如。此经出现较晚,译于唐代,教界、学界对其真伪,颇有争议,即便出于印度,其中圆融一词,显然是袭用中国佛教界已流行...

    陈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75749038.html
  • 持名念佛与实相念佛之统一 —本愿即心持名念佛的提出

    尊者于《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》中对此即有所阐示云:  能观皆是一心三,所观皆是三谛一境,毗卢遮那遍一切处,一  切法皆是佛(觉)法。所谓众生性德之佛,非自非他,非因非果,即是圆常大觉之体……等虚空界无...之法身”等。总结的说,法界一切性相诸法,皆是众生一心三智所一境三谛之不思议中道实相之法,而此法既是佛法、亦是众生法与心法(以心、佛、众生三者皆为法界诸法所摄故)。因此众生之心法即是具足法界一切不思议...

    法藏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0349180.html
  • 慈宗三杰

    居住。接着又迁往华顶的天柱峰,空闲的时间则开示天台宗的十乘观法、阐明一心三的宗旨,前来归附学习的人日渐增多。明神宗万历三十一年(1603)正月,获病。把他所储蓄的财物,全部交给五台、云栖、西兴等寺院...序。余因疏懒,匆匆看过他所编辑的人物传记后,又补充一些我所知道的僧俗事迹,一并加入,以为流通。   自北凉安阳侯沮渠京声于宋孝武帝孝建元年(454)甲午在建康译出《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》之后,...

    心照不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4749420.html
  • 晚清佛学与近代社会思潮(3)

    第四十二世。  谛闲,浙江黄严朱氏子,生于一八五八年(咸丰八年)。早岁从舅氏习医,因妻亡子死,慈母见背,遂感人生无常,而有出世之志。二十二岁出家,听《法华经》,未及终卷,即悟一心三的天台教旨。...九、善法行;十、真实行。]十回向[注:《楞严经》以大悲心救护一切众生谓之回向。一、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;二、不坏;三、等一切佛;四、至一切处;五、无尽功德藏;六、随顺平等善根;七、随顺等一切众生;八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0749898.html
  • 晚清佛学与近代社会思潮(6)

    ]所以他奉佛教“心佛不二”[注:〈诵得生净土陀罗尼记数簿书后〉。]“心、佛、众生,三无差加别”[注:《五种证义》]“念外无佛”[注:以天台宗修净土偈》]为圭臬,把宣扬“一念三千”、“一心三”的天台...第三一个年头,风雨飘摇、命苦游丝的清王朝早已国将不国。蔡元培于其年三月正式提出“佛教护国论”借助佛教的政治和道德观,阐述治世、治心的主张。  《佛教护国论》开宗明义,借孟子“逸居而无教,则近于禽兽”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40849901.html
  • 冯达庵著:佛教真面目(2)

    二十七“一心顿证三智”之义,从而致力心观;更读《中论》四谛品之偈曰:“因缘所生法,我说即是空,亦名为假名,亦是中道义”,有契;遂以“一切智”配空,“道种智”配假观,“一切种智”配中,建立“一心三...兼通《中》、《瑜伽》。三十一岁往南印礼龙智菩萨为师。经七年承事供养;得受五部灌顶;传承两部大经;诸佛秘密之藏无不精练。尝于作法中感见观自在菩萨现身,证明其学成就;指往东土礼文殊,弘密乘。乃航海而东,...

    冯达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4250123.html
  • 修学六妙门原理

    (不为智所净,亡空也),无所观境(不为境所染,亡假也);境观双绝,能所顿亡(双亡二边,是为中道)。是为日用中一心三,更无前后。”    在坐中以此观法直下照去,则三观任运圆成,三德自能圆显。   ...修学六妙门原理  这一部分的修法是最后的二道门,此二门中未悟证者,就须通过这最后的修习,以期完成道业。还门的修习主要是还于本源,即证入真空理体;净门则是从体起用,在事缘上智开慧,净烦恼习气,方便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5050398.html
  • 从天台“六即”行位之开立看顿悟与渐修的关系

    。实际上,所谓“天台传南岳三种止观”者,并不是简单的传承,而是有创新和发展在内的。就连灌顶自己也承认:以一心三为核心的圆顿止观是“天台智者说己心中所行法门”(《摩诃止观》卷一上,《大正藏》卷46第1...就是“观行即”。智顗还根据《法华经·分别功德品》,把“观行即”又分为五品:  1、随喜品。对于圆教义理能够明白通达,深心信解,而生随喜之心,开心之门,即是初品弟子位。  2、读诵品。由深信随喜圆教义...

    张风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12950940.html
  • 中州第一禅林――乾明寺

    修行解脱的根本途径,倡导通过修行止观获得佛智,把握实相。智顗发展了慧思一心三说,提出三谛圆融说,使天台宗的止学说趋于成熟。智顗还提出性具善恶、一念三千等,另外他还有判教理论等。  智顗创立的承、悟、...37岁时,被北齐宣帝召为国师,在齐国弘扬一心三观禅法。后重返首山,开始思维佛教所面临的混乱状况,便预想灭佛灾难要降临了,他又进一步研究灾难的深层原因,在佛教史中首创末法论。当之无愧地成为佛教史上的大师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40351260.html
  • 中国佛教的圆融精神及其当代意义

    圆具一切而无欠无余,所谓“一念三千”的圆观,名为“一心三”、“圆顿止观”。   华严宗的圆融思想,核心是三种圆融、六相圆融、圆融行布。三种圆融者,据《华严法界观门》,一事理圆融,世界万象与真如之理...圆融不二、超越一切分别的圆融。与圆融相近的术语为“融通”,为融会、融和,消除矛盾与隔碍之义。   圆融一语,见于《楞严经》卷四,经云:   如来地水火风本性圆融,周遍法界,湛然常住。   谓四大...

    陈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40551264.html